在分布式光伏高速增长了四年之后,今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时隔10年之后,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再度更新。
从“十三五”补贴时代的疯狂开发到“十四五”双碳目标下各行业、资本的强势入驻,分布式光伏已经成长为我国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从数据看,“十四五”的前四年新增装机达到263.6GW,是“十三五”此前历年之和的3.5倍。
2025年即将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随着分布式光伏管理政策的变化,分布式光伏的开发模式、方向、趋势也将随之调整,同时为“十五五”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开发趋势的变化分布式光伏新版管理政策(征求意见稿)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工商业光伏上网模式的改变,即以6MW为分界线只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只能全部自用。
一方面,鉴于6MW以上项目必须全部自用的规定,那么对于行业来说,以往追求大屋顶、大项目、高收益的开发方向势必会进行调整。此前投资方更愿意开发规模较大、以央国企以及上市企业为主的大型工商业,但随着上网要求的变化,很多没有关注到的小微企业、轻工业以及消纳好但规模小的企业将成为重点开发方向。这意味着6MW以下的优质项目将会成为竞争的重点,“明年大家都挤在6MW以下的池子里,竞争肯定会增加,新模式也会越来越多,大家多考虑新模式,好模式比规模更重要”,有投资商强调到。
与此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管理政策从规模管理转向电量管理,与地面电站类似的是,工商业光伏下一步的开发重点也将是负荷资源的争夺。自用消纳比较高且稳定的资源将成为分布式光伏重点开拓的市场,投资区域的评估亦将趋于严格,电力供需、负荷增长、电源结构等,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需要评估的投资边界会逐步细化,同时,投资企业会愈发看重资产价值的评估,而不是装机规模的增速。
大型屋顶光伏能否全额上网?大型屋顶光伏项目是否还能投资这一问题是新版管理政策(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行业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实际上,参照当前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大型屋顶光伏无论是全额上网还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另一路径就是与普通地面电站一起参与竞配。
但与集中式光伏电站一同参与竞配,对于单体规模上并不占优势的大型屋顶光伏电站而言,存在一定劣势。例如从屋顶租金来看,以当下5~10元/㎡的屋顶租金而言,折合到地面租金计算,这意味着每亩达到3000~6000元,远超过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土地租金。
此外,在各省现有的具体竞配细则方面,企业资金实力、项目持有规模等评分细则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集中式项目投资商。因此,如何让参与的大型屋顶光伏项目能匹配较为公平的评分标准,这一路径能否走顺,实际上还要取决于各省详细的管理规则。光伏們观察到,近期以来,福建、安徽、陕西以及河南等省份公示的年度光伏指标清单中,均出现了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从6~100MW级不等。
例如福建,其在优选文件中就鼓励的四大类别之一就是屋顶光伏,三峡、华电分别有150MW、75MW的屋顶光伏入选;陕西指标清单中,中石油、华电分别有38MW、20MW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获得指标。在河南发布的四批源网荷储项目中,入选的分布式光伏规模超1GW,河南这一模式实际上是对自发自用项目另一种形式的规定。
收益模型变化在全新的发展周期下,重新评估分布式光伏资产价值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变化。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资产评估的寿命周期一般在20~25年,但在新的管理政策框架下,已经有投资商提出分布式资产周期拟缩短至15年以内的观点。
其核心就是面对分布式光伏入市、厂房业主资信、自用收电费以及政策变更等一系列风险,以利润为导向去降低开发投资成本进而保障缩短资金回收周期,进而更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光伏們了解到,某几家分布式光伏投资商曾参与投标一高耗能企业项目,最终中标单位以不超过0.3元/度的价格与业主达成了EMC合作,这家企业自用比例较高且项目规模超过10MW。但签约之后,该项目迟迟未动工,据悉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于该高耗能企业后期持续运营能力的评估,或无法满足项目的基本回收年限要求。
国外也有数据表示,捷克某高校跟踪了85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5年的监测运营数据,彼时预期20~25年的工作寿命,实际运行年限平均只有12年。一方面是设备性能出现了明显降低,10年以后的发电性能以及故障率与预期相比明显增高,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光伏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技术进步,投资新电站与维护老电站的经济产出比差异较大。
为了应对政策风险以及当前行业的竞争态势,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开始推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当前,行业最主流的方式之一是“三年半送电站”,即厂房业主零成本、零贷款,3.5年合同期内业主享受固定的低价电价优惠;3.5年合同期后业主可免费获得电站,并享有电站的全部收益。
有投资商表示,“该模式其实就是更倾向于加快资金回笼周期,降低因投资周期较长可能会产生的政策或者市场风险。”开发费用被压缩实际上,缩短分布式光伏投资测算周期,意味着对降低费用的追求,而对应到初始投资中来看,当前产品设备的成本在持续下降,非技术成本的占比反而越来越高。“十四五”以来,分布式光伏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非技术成本逐年飙升,仅户用光伏而言,业务推广员的单块组件的“介绍费”曾一路高涨至400~500元/块,对应的给到农户的租金价格也从30~40元/块,上涨至60~70元/块。
但随着分布式光伏管理政策(征求意见稿)新要求的提出,市场发展预期下降,随着未来新版管理政策的落地,不确定因素增加,项目投资收益重新评估。可以预见的是,当前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的高昂屋顶租金与居间费的支出会被进一步压缩。
有开发商表示,“此前广东工商业路条方自发自用的费用在6~7毛/瓦,山东3~4毛/瓦。如果项目收益预期降低,居间费压缩至1~2毛/瓦相对合理些。”当分布式光伏投资收益无法兜住未来可能涉及的政策与市场风险时,降低总投资几乎会成为一致的选择,屋顶租金、居间费/资源费便将成为首先被压缩的支出。
在以上的大趋势下,客观来看,分布式投资市场也将迎来变化。一方面,随着政策变动愈发频繁,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自投的比例将显著增加,甚至未来的是自持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得益于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业主自投项目收益属性凸显,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分布式市场的集中度或将进一步分散。另一方面,传统的第三方投资企业,会进一步延展业务模式,除了投资之外,从开发、建设到运维,发展成全方位的分布式光伏服务商。
需要强调的是,分布式光伏市场尽管在政策变更下不确定性短期内有所增加,但从长期来看,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原则不变,市场就具备稳定的增长空间,在上述变化之外,各省对分布式光伏更细致的管理要求同样也是未来的关注重点。
事实上,分布式光伏管理政策的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穿透政策的最终导向,率先跑通合理的商业模式以及投资测算模型对企业都意味着全新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