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千瓦光伏+32.5MW/65MWh构网型储能开工

9月1日,新疆焉耆县25万千瓦光伏+32.5MW/65MWh储能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7亿元,直流侧容量326.74MW,配套储能系统位于改扩建220kV升压汇集站内,采用模块化构网型设计,具备孤岛运行与3秒黑启动能力。项目支架离地≥1.5米,板下牧草覆盖率预计提升40%,首年发电量5.25亿kWh,25年平均4.99亿kWh。按新疆现货峰谷差0.51元/kWh、储能循环600次/年测算,储能部分可额外贡献IRR 2.3个百分点,全投资IRR升至8.1%,成为“西电东送”通道内首座“光伏+构网型储能+生态治理”三位一体示范站。

项目储能配比13%(2小时),低于新疆政策鼓励的20%-30%。设计方国网新疆经研院解释:光伏交流侧250MW,220kV汇集站短路比仅2.8,若跟网型储能需配至30%才能抑制电压波动;改用构网型PCS(惯量支撑0.2s,电压源模式),短路容量可虚拟提升30%,因此13%即可满足系统稳定要求,节省初投约4800万元。

电池系统采用磷酸铁锂314Ah电芯,直流侧成本0.88元/Wh;构网型PCS(2.5MW单元)单价0.42元/W,比传统跟网型贵0.08元/W;加上土建、消防、二次设备,储能系统EPC合计0.95元/Wh,总价61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4.9%,低于全国平均6.5%。

当220kV外送线路故障,储能站可在3秒内切换至V/F模式,独立带汇集站站用负荷1.2MW,维持升压站母线电压,并反向启动光伏逆变器,实现“光伏+储能”孤岛微网运行,最长可持续2小时,为抢修赢得时间。该功能已通过新疆电科院RTDS仿真验证,预计2026年6月与光伏同步投运。

支架最低离地1.5米,组件倾角36°,板下日照强度降低22%,蒸发量减少15%,适合苜蓿、羊草生长。项目占地约4500亩,其中牧草地3200亩,当地牧民合作社与开发企业签订20年租地协议,年租金120元/亩,比原来提高30%;预计鲜草产量由每亩2.8吨提至4.0吨,牧民每亩再增收约400元,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双赢。

新疆2025年1-8月新能源现货均价0.21元/kWh,峰段0.51元,谷段0.11元。储能系统每日“一充一放”,年利用600次,循环效率90%,可套利约980万元;外加65MWh年减排3800 tCO₂,按CCER 70元/t计算,绿色收益26.6万元;综合使全投资IRR由光伏本体7.8%提升至8.1%,资本金IRR达11.2%,已接近新疆新能源投资上限。

焉耆250MW光伏+32.5MW/65MWh构网型储能项目用“13%小配比”实现“大稳定”,验证构网型技术在沙戈荒场景下的经济性:比传统方案节省4800万元,还能3秒黑启动、2小时孤岛运行。高架1.5米让牧民每亩多收400元草钱,把“牧光互补”写进收益表。项目2026年投运后,每年可向河西送出近5亿度绿电,成为“西电东送”通道内首座兼具系统稳定与生态价值的示范站,也为西北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提供“低成本、高惯量、可推广”的储能标配模板。